CASE

成功案例

Successful case

   
   
解决一切漏水问题
Solve all leaks
     
成功案例
CASE
供水管网漏失分析与漏水防治
来源: | 作者:pmo277fa1 | 发布时间: 2013-01-31 | 1689 次浏览 | 分享到:
沂源县自来水公司成立于1969年,历经38年的发展建设,现有供水水源地5处,二次加压站2处,综合净水厂1处,设计日供水能力4万吨,供水管网长达150公里(大于DN50),拥有固定资产近4000万元,担负着县城10万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的供应任务。由于地下环境较复杂,地基下沉,交通负荷,自然老化腐蚀及施工不良等因素,管网漏水是不可避免的。据沂源水司年度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以前,漏损率在32%以上,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漏失率逐年下降,2008年漏失率为13.7%左右。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标准》(CJJ92-2002J187-2002)有关规定,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失率不应大于12%,而我们供水企业均超过这一标准。因此,杜绝“跑、冒、滴、漏”已成为供水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我公司的漏损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设想和建议,仅供参考。

  1、 管网漏水原因分析

  1.1出厂水的准确率

  水厂每天输送多少成品水,是以流量计计量为依据的。在流量计的精度上,一直存在争议。正确使用流量计,保证出厂水的计量精度,是管网漏水原因分析的前提。

  1.2销售水量管理

  在供水量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售水量越大,则漏失率越小。因此,售水量的大小也是直接关系到漏失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1.2.1小流量计量损失水量

  由于历史原因,县城区内部分水表口径偏大,但用水量却很小,出现“大马拉小车”的不匹配现象。用户已发生用水,但水量未达到水表的始动流量造成水表指针不动,读数不走,因此造成计量漏失。

  1.2.2有用水户而不用水或少量用水

  由于用水户用水量小或常年不用水,表前管道老化,疏于管理,致使水表在冬季经常被冻坏,造成大量漏水。

  1.2.3用户水表计量准确率

  结算水表应与水费的收取相对应,如果流量不准就会直接影响销售收入。水表在校验时,只能校验表芯,这样,运输、安装时的震动造成校验后的水表可能再次出现计量误差;同时,部分区域水表安装管道腐蚀严重,拆换水表势必造成管道断裂,造成小表流量鉴定、校验困难,至此影响了用户水表计量准确率。

  1.3未收费有效水管理

  未计费用水量一般被忽略,原因是供水管网逐年敷设新管道,改造旧管道,发展新用户,维修管道均耗用大量的水。包括管道竣工后灌水试压和冲洗管道用水及正常管道维修、水表校验的损失水量,均无计量。

  1.4供水管网漏失

  1.4.1部分供水支管陈旧老化

  随着城区不断的发展,新的建筑一座座拔地而起,地下管道也随着城区不断地更换位置,但有的供水支管来不及拆除或者拆除不彻底,造成残存管道漏水(未被截除的管道我们叫“盲管”)。由于城区内部分供水支管使用年限较长,部分管道出现锈蚀严重,抗压能力降低,也会经常出现断裂、渗漏水现象。

  1.4.2维修、改造供水管道出现漏失

  由于城区供水管道使用了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翻砂铸铁管、灰铸铁管、球墨铸铁管、镀锌管、UPVC管、PE管。这些管道爆管、断裂进行维修完毕后,有的在维修点出现少量渗水,还有在维修管道时出现维修不得当,出现二次维修所造成的漏水。在城区管道改造时,出现陈旧老化管道改造不彻底,陈旧老化管道与新改造管道相接处未处理好造成的漏水。新改造管道在安装中出现安装质量问题,造成以后管道漏水。

  1.4.3管材性能、质量因素造成漏失

  由于自应力钢筋混凝土、铸铁管、镀锌管等这些管材自身的严重缺陷,铸铁管收拉应力影响,环向、纵向均易出现断裂,发生漏水事故;镀锌管主要是受腐蚀,老化严重,接口管箍断裂及管身锈蚀剥落,管壁变薄,出现漏水;钢筋混凝土管则是主要表现在接口胶圈老化,水压过高被冲出与钢筋抗拉强度受损管身易出现环向裂缝引发漏水。PE管道则主要表现在安装质量和管材质量缺陷上,焊接接口处和管件的配合处易发生漏水事故,PE管材质量缺陷主要表现管道纵向开裂造成漏水事故。目前,我们在居民区使用大多是小口径镀锌管,由于镀锌管使用年限短,易腐蚀,经常发生漏水事故。

  1.4.4新敷设管道存在质量隐患

  由于公司在供水管道因地形安装施工及维修时,作业条件差,受环境因素影响;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足,未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使部分新敷供水管线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新敷管线时,未把好管材、管件质量关,在安装、维修使用后出现管道漏水事故。这样,老管网漏失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新安管道的漏水已有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漏失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1.4.5管道周边各种地质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对城区不断的进行路面、污水沟、电缆沟等地下附属物改造、建设,对地下的供水管道安全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污水沟敷设在供水管道上;供水管道横跨污水沟或电缆沟,供水管道被压在污水沟或电缆沟的墙壁下。这样,由于管道被压于这些建筑物下,受地形下陷变形、轻微地震、土壤碱性、地下污水、地下杂散电流、环境中的腐蚀性液体的影响,造成管道断裂漏水等事故。

  1.4.6其它外力、施工损坏管道造成漏水

  由于管道是顺着道路敷设的,有的横跨道路;有的斜穿道路,这些管道被行驶在道路上重型运输车辆碾压、震动,特别造成硬性接口的管道易造成漏水甚至于爆管。随着城区建设不断的发展,重型施工机械、施工人员损坏管道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其它建筑物、构筑物、管线工程、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误操作,导致地下供水管道被铲断损坏,造成供水管道漏水。

  2、管道漏水预防措施

  治漏降耗是供水行业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管理是基础,检漏是关键,管网改造是长远性的基本措施。据以上分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针对管网漏损提出治漏降耗措施:

 2.1提高出厂水计量设备精度

  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流量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些误差,应定期校对流量计,核实误差系数以调整流量计计量水量误差。

  2.2对水表加强管理,实行水表首检、强检及整表校验制度

  2.2.1严格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制定的DN20及以下的水表首检和六年强制报废更换及工业用表每年强制检定制度,减少表芯长期运行顶针磨损造成的计量误差。

  2.2.2加强新的用水户水表审定工作,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发生。对用水大户水表进行不定期检查、校验,避免水表表芯齿轮磨损或有异物卡住表芯导致读数不走。

  2.2.3新的用水户水表安装时,应靠近供水主管道,避免表前管道过长,造成私拉乱接、漏水现象。对用水少或不用水的用水户的水表进行加强管理,对水表漏水的用水户进行宣传教育,对水表漏水严重的依法要求赔偿损失。

  2.2.4使用新型不可逆转及高灵敏度水表,改变用水户在水表使用中的“滴水不走”的现象,降低因此造成的漏损。

  2.2.5对已销户的用户进行摘表并截除管道,做好销户记录,还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2.3健全公共用水制度、提倡节约用水

  2.3.1加强管网附属设施(消防栓、阀门)等的管理,将地上式消防栓改成地下式,实行不定期巡查和定期巡查,以减少不计量加水及群众自行关启阀门私拉乱接管道现象,又避免消防栓撞断,造成跑水。同时规范公共加水点。

  2.3.2应制定实行社会有奖报漏制度,对维修力量及其设备进行充实,严格按照社会承诺服务时间要求,区分大小漏点及时维修。对新安装管线进行灌水试压、冲洗实行水量计量或估量。

  2.3.3针对老城区供水管网因拆迁产生的水漏损,应积极联系施工单位,标明管道位置或说明管道大体方位,以减少因拆迁产生的水漏损。

  2.3.4通过向社会宣传制水工艺、成本及水资源匮乏现状,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杜绝公共用水不必要的浪费。

  2.3.5狠抓职工素质教育、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培养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职工责任感。

  2.4加强管道设计管理、对即将铺设的新管道重在防范

  2.4.1管道工程设计、施工是漏损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狠抓勘察设计质量,严格实行设计互审、会审、审核的“三审”程序,保证管道工程设计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并采用新技术、新管材、新配件,在预算许可的情况下提高管材等级,加强防腐等级、管件、设施质量等硬件指标。

  2.4.2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无隐患的工程管理

  根据我公司目前施工管理现状,应对工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再提高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尽量避免冬季施工,实行项目经理制度,科学管理,严格按施工规范完成每一道工序。并加强工程核算,充分做好“经营工程”理念及“成本管理”思路,使工程组织合理,措施得力。

  充分做好管道工程施工、维修中监理机制,加强施工工程验收制度,从而减少、杜绝不合理的设计、不合格的材料、不规范的施工造成的管道漏损隐患,并逐步形成具有我公司特色的管道工程设计、施工体系,确保新建和改建的每一项工程都100%的合格。

  2.4.3加大管网管理力度,定期维修阀门、消防栓,对城区管道附属设施进行编号、分类。及时增加管网测压点,进行水力工况分析,优化管网调度,及时发现情况并提高管网运行能力。

  2.4.4加强违章施工、违章建筑对破对管道破坏处罚力度,提高稽查人员法律法规知识,与执法部门积极配合保障供水管网的安全。

  2.4.5逐步完善管网资料,提高管网管理水平,适当的时机建立GIS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管网及附件进行准确定位。

  3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检漏队伍

  供水管网中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明漏”和“暗漏”,防范地下供水管道暗漏,是减少漏损的关键。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检漏队伍,充分利用先进的测漏设备及测漏经验,提高测漏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测漏效率,从而降低在我们运行的管网中,管道暗漏的漏损比例。

  加强检漏工的岗位技能培训,着重加强检漏工对管网熟悉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检漏方法、熟悉检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检漏人员会对各种疑难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等方面的培训。

  4 结束语

  供水管道漏失率问题一直影响了供水企业的发展,甚至出现亏损局面。随着减亏,扭亏任务的加重,控制管网漏失率更具有紧迫性,努力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已成为整个供水行业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这样,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的学习选进检漏技术,我们只要统一认识,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一个职责明确、协调配合、调度合理、高效低耗的自我完善系统,必定能使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